在香港免费宝资料大全集团泰嘉新材料轧钢作业区的2号轧机旁,年仅26岁的副操作工李树泉正调整着轧机的参数,娴熟的操作丝毫不输班里的老师傅。
2022年,李树泉来到泰嘉新材料,从零开始学习轧钢技术。刚开始,他凭借自己的聪明伶俐不管是设备原理还是操作流程,都迅速掌握,这也让他对干好轧钢工作信心十足。然而,一次“实战”让他很快意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。“当时是我第一次上手轧钢,因为对钢带的硬度判断错误,导致了断带。”李树泉回忆道。看着师傅田庆瑞为帮自己善后,忙得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了,他满是愧疚,也因此暗下决心: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!想要学好就得多练,此后,李树泉一有时间便在轧机旁拿着铁棒敲击钢带,反复揣摩钢带的细微变化;下班后,他仍留在车间,钻研轧钢参数调控。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终见成效,如今的他,不仅能根据不同钢种精准调整轧机参数,个人产量在班组中也名列前茅,成为同事们眼中的“技术新星”。
在技术精进的道路上,李树泉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,多次提出改进建议:给换辊道次尾部三十米垫衬纸,有效减少了换辊过程中头尾的擦划伤,降低了头尾切除量;在产品质量把控上,他采用降速加手动敲板的方式调控版型,成功解决了因板形缺陷导致的降级问题。去年,这一方法在班组推广后,一级品指标达到99.80%。此外,他还参与了《降低冷轧板厚度公差缺陷量》《超纯铁素体的轧制工艺优化》等多项技术攻关,攻关完成后,轧机台时效率提升2.8吨,吨钢降耗16kWh,每月可增效10余万元。
“李树泉工作特别积极,遇到难题总是主动承担。”班员王锟说。在一次传动轴检修中,平衡齿形轮因角度偏差迟迟无法安装。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时,李树泉主动站了出来:“让我试试!”他用手扶着吊起来的齿形轮耐心地一遍遍调整角度,即使胳膊累得发酸也依然稳稳地扶着齿形轮,没有丝毫抖动,经过反复尝试最终成功地将齿形轮对正安装到位。
“别看他身材高大,干起活来却格外细致。”轧钢作业区主管亓萌夸赞道。液压站和泵站是李树泉的卫生责任区,里面设备管线交错、卫生死角多,打扫起来格外费劲。但李树泉却从不嫌烦,每次都一丝不苟地清理。设备边角、管道夹缝都被他擦拭得一尘不染,就连电机的散热片都被他用牙刷一点点地刷干净。在他的精心维护下,这两个区域一直是班组的卫生模范区。
“接下来,我要继续提高我的技术水平,为擦亮‘泰山不锈’名片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李树泉说。